三人成虎的成语故事
拼音sān rén chéng hǔ
基本解释城里本没有虎;但只要有三个人说城里有虎;听者就信以为真。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传播;就能使人信以为真。
出处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魏策二》:“夫市之无虎明矣,然而三人言而成虎。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,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。”
三人成虎的典故
战国时代,互相攻伐,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约,国与国之间通常都将太子交给对方作为人质。“战国策”:“魏策”有这样一段记载:
魏国大臣庞葱,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,临行前对魏王说:
“现在有个一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,大王可相信吗?”
魏王道:“我不相信。”
庞葱说:“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,大王可相信吗?”
魏王道:“我有些将信将疑了。”
庞葱又说:“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,大王相信吗?”
魏王道:“我当然会相信。”
庞葱就说:“街市上不会有老虎,这是很明显的事,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,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。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,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,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。希望大王明察才好。”
魏王道:“一切我自己知道。”
庞葱陪太子回国,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也了。
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,当然不会有老虎。说市上有虎,显然是造谣、欺骗,但许多人这样说了,如果不是从事物真相上看问题,也往往会信以为真的。
这故事本来是讽刺魏惠王无知的,但后世人引伸这故事成为“三人成虎”这句成语,乃是借来比喻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的意思。例如: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,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,不能道听途说。否则“三人成虎”,有时会误把谣言当成真实的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三人成虎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骨肉分离 | 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30卷:“谁知死后缠绵,恩变成仇,害得我骨肉分离,死无葬身之地,我好苦也!我好恨也!” |
定时炸弹 | 邓小平《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》:“他们是一股有野心的政治势力,不可小看,如果不在整党中解决,就会留下祸根,成为定时炸弹。” |
致远恐泥 |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子张》:“虽小道,必有可观者焉;致远恐泥,是以君子不为也。” |
林下风致 | 《宣和书谱·妇人薛涛》:“妇人薛涛,成都倡妇也。以诗名利时,虽失身卑下,而有林下风致,故词翰一出,则人争传以为玩。” |
火树银花 | 唐 苏味道《正月十五夜》诗:“火树银花合,星桥铁锁开。” |
杀手锏 | 艾煊《大江风雷》第四部:“他认为这是最后最厉害的杀手锏,这两句话抛出去,可以使杨大新理屈词穷,哑口无言。” |
大惑不解 | 庄周《庄子 天地》:“大惑者,终身不解;大愚者,终身不灵。” |
结党营私 | 宋 朱熹《朱文公文集 戊申封事》:“宰相植党营私,孤负任使。” |
惜指失掌 | 《南史 阮佃夫传》:“佃夫拂衣出户,曰:‘惜指失掌邪?’” |
以弱制强 | 三国·蜀·诸葛亮《将苑·将刚》:“善将者,其刚不可折,其柔不可卷,故以弱制强,以柔制刚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