死有余诛的成语故事


死有余诛

拼音sǐ yǒu yú zhū

基本解释犹死有余辜。

出处宋·苏轼《谢除两职守礼部尚书表》:“臣等虽三尺之喙,日诵五车之书,反不如医卜执技之流、簿书奔走之吏,其为尸素,死有余诛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死有余诛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死有余诛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骨肉分离 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30卷:“谁知死后缠绵,恩变成仇,害得我骨肉分离,死无葬身之地,我好苦也!我好恨也!”
士别三日,刮目相待 晋 陈寿《三国志 吴志 吕蒙传》:“遂拜蒙母,结友而别”南朝 宋 裴松之注:“士别三日,即更刮目相待。”
迩安远至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子路》:“叶公问政,子曰:‘近者说,远者来。’”
俯拾即是 唐 司空图《二十四诗品 自然》:“俯拾即是,不取诸邻。”
零光片羽 黄远庸《记者眼光中之孙中山》:“其所对北京内外记者所言,皆不过此三种政策之零光片羽,盖孙先生之乐观主义如此。”
难以置信 马克·吐温《竞选州长》:“当真把我的名字牵连到这个不名誉的嫌疑上面,一时实在令人难以置信。”
结党营私 宋 朱熹《朱文公文集 戊申封事》:“宰相植党营私,孤负任使。”
功成名就 《墨子·修身》:“功成名遂,名誉不可虚假。”
同心合力 《书·泰誓中》:“予有乱臣十人,同心同德。”
本末倒置 金 无名氏《绥德州新学记》:“而牧之者当奉教化宣之于民……然非知治之番,则亦未尝不本末倒置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