束之高阁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。比喻放着不用。
出处《晋书 庾翼传》:“此辈宜束之高阁,俟天下太平,然后议其任耳。”
例子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,只是把它空谈一阵,束之高阁,并不实行,那末,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。(毛泽东《实践论》)
基础信息
拼音shù zhī gāo gé
注音ㄕㄨˋ ㄓ ㄍㄠ ㄍㄜˊ
繁体束之高閣
正音“之”,不能读作“zī”。
感情束之高阁是贬义词。
用法偏正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
辨形“阁”,不能写作“搁”。
辨析束之高阁和“置之不理”;都有“放在一边不理睬”的意思;但束之高阁多指闲置不用或不管;语义范围大;“置之不理”只偏重于“不理睬”;语义范围小。
谜语藏书楼
近义词置之不理、置之度外
反义词爱不释手、掌上明珠
英语lay aside and neglect
俄语держáть под спудом
日语棚(たな)あげする,棚あげにする
德语etwas zu den Akten legen(etwas auf die lange Bank schieben)
法语laisser dormir dans les cartons(laisser de cǒté)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鬼怕恶人(意思解释)
- 所作所为(意思解释)
- 刻骨铭心(意思解释)
- 明争暗斗(意思解释)
- 旁征博引(意思解释)
- 谦受益,满招损(意思解释)
- 经纬天下(意思解释)
- 不攻自破(意思解释)
- 姹紫嫣红(意思解释)
- 角巾素服(意思解释)
- 进道若退(意思解释)
- 隳肝沥胆(意思解释)
- 酒能乱性(意思解释)
- 抱恨黄泉(意思解释)
- 大腹便便(意思解释)
- 摧身碎首(意思解释)
- 有求必应(意思解释)
- 欺人自欺(意思解释)
- 饥不择食(意思解释)
- 取之不尽(意思解释)
- 万变不离其宗(意思解释)
- 山阴道上,应接不暇(意思解释)
- 赤胆忠心(意思解释)
- 华不再扬(意思解释)
- 惹是生非(意思解释)
- 挥戈反日(意思解释)
- 势在必行(意思解释)
- 湖海飘零(意思解释)
※ 束之高阁的意思解释、束之高阁是什么意思由诗文谜提供。
成语接龙(顺接)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一朝权在手,便把令来行 | 一旦掌了权,就发号施令,指手画脚。 |
失败是成功之母 | 母:先导,根源。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先导。指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就能取得胜利。 |
力所能及 | 及:达到。自己的力量能达到。 |
狐死首丘 | 首丘: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。传说狐狸将死时,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。比喻不忘本。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。 |
金光闪闪 | 闪闪:光亮闪烁。金光闪烁耀眼 |
以权谋私 | 以:凭借;权:权力;权势;谋:谋求;谋取;私:私利。凭着权利谋取私利。 |
断断续续 | 不连续的,具有无条理的和不连贯的特性。 |
汗牛充栋 | 栋:栋宇;房屋。指藏书太多;运输时可使牛出汗;存放时可堆至屋顶。形容书籍极多。 |
结驷连骑 | 随从、车马众多。形容排场阔绰。 |
挖空心思 | 形容费尽心计;想尽一切办法。 |
祸国误民 | 祸:祸害;误:误导,耽误。指危害国家,误导人民。 |
一鼻子灰 | 比喻碰壁或受斥责。《红楼梦》五五回:“幸而平姐姐在这里,没得臊一鼻子灰,趁早知会他们去。” |
室徒四壁 | 犹言室内空无一物。喻贫穷。 |
难上加难 | 难:不容易。形容极端的难度。 |
螓首蛾眉 | 螓:蝉的一种。螓首:额广而方;蛾眉:眉细而长。宽宽的额头,弯弯的眉毛。形容女子容貌美丽。 |
急功近利 | 急:急于;功:成效;成就;近:眼前的利益。急于追求成效;贪图眼前利益。 |
新官上任三把火 | 指官员上任之初采取新的措施或政策。 |
定国安邦 | 邦:国家。治理和保卫国家,使国家安定稳固。 |
一条龙 | 比喻事物首尾相连,排成一条连续不断的线。也比喻生产程序或工作环节上的相关联的连续。 |
地大物博 | 地域辽阔;物产丰富。 |
依样画葫芦 | 比喻单纯地照样子模仿;也作“依样葫芦”;“比着葫芦画瓢”、“照葫芦画瓢”。 |
白草黄云 | 形容边塞荒漠凄凉的景象。 |
了如指掌 | 了:了解;清楚。指掌:指手掌里的东西。形容对情况清楚得就像指点掌上的东西;给人看一样。比喻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。 |
断章截句 | 不顾上下文义,截取文章的一段或一句,而弯曲原意。断、截:割裂。 |
心小志大 | 办事小心,抱负远大。 |
天作之合 | 上天做主成全的男女结合。形容婚姻美满称心。也可用来指自然形成的聚合或天然的搭配的亲密关系。 |
当头棒喝 | 当头:迎头;喝:大声喊叫。原是佛教用语。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;或大喝一声;以考验对方的领悟程度。现在泛指使人震动和醒悟的猛烈手段。 |
冒失鬼 | 言语、举动鲁莽、轻率的人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