司马
词语解释
司马[ sī mǎ ]
⒈ 古代官名,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政和军赋的长官。汉大将军、将军、校尉之属官都有司马,专掌兵事。隋唐州府佐吏有司马一人,位在别驾、长史之下,掌兵事,或位置贬谪及闲散官员。
例座中泣下谁最多,江州司马青衫湿。——唐·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
英minister of war in ancient china;
⒉ 姓。
英surname;
引证解释
⒈ 官名。相传 少昊 始置。 周 时为六卿之一,曰夏官大司马。掌军旅之事。 汉武帝 元狩 四年改太尉为大司马。 后汉 因之,旋又改名太尉, 南北朝 与大将军并称二大,至 隋 废。后世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,侍郎则称少司马。参阅《通典·职官二》。
引明 申时行 《题清秋出塞图》诗:“忆昔筹边赞庙謨,桓桓司马杰丈夫。”
清 孔尚任 《桃花扇·辞院》:“下官 杨文驄,昨奉 熊司马 之命,託 侯 兄发书 寧南,阻其北上,已遣 柳敬亭 连夜寄去。”
王季思 注:“即兵部尚书 熊明遇。”
⒉ 官名。 《周礼》夏官大司马之属官,有军司马、舆司马、行司马、 春秋 晋 作三军,每军别置司马。其后 汉 宫门及大将军、将军、校尉属官,都有司马。边郡亦置千人司马,专主兵事,不治民。 魏 晋 以后,州刺史带将军开府者,置府僚司马。至 隋 废州府之任,无复司马,而有治中。 唐 制,节度使属僚有行军司马。又于每州置司马,以安排贬谪或闲散的人。后世称府同知曰司马,本此。参阅《通典·职官十五》、《续通典·职官十五》。
引清 阮元 《小沧浪笔谈》卷二:“钱塘 黄小松 易,为 贞父先生 后人,任 兗州 运河 司马,书画篆隶,为近人所不及。”
按, 黄易,官 济宁 同知。 济宁 属 兗州府。苏曼殊 《断鸿零雁记》第二一章:“工賑捐输价便宜,白银两百得同知。官场逢我称司马,照壁凭他画大狮。”
⒊ 王宫外门。
引汉 贾谊 《新书·等齐》:“天子宫门曰司马,阑入者为城旦;诸侯宫门曰司马,阑入者为城旦。”
⒋ 指 汉 文学家 司马相如。
引《文选·陈琳<为曹洪与魏文帝书>》:“閒自入 益 部,仰 司马、扬、王 遗风。”
李善 注:“司马相如、扬雄、王褒 也。”
宋 王安石 《次韵约之谢惠诗》:“元龙 但高眠, 司马 勿亲涤。”
清 唐孙华 《次韵答王随庵》:“巧输 司马 难从官,才避 元龙 合问田。”
⒌ 指 唐 大诗人 白居易。白 尝贬 江州 司马,故称。
引元 张昱 《赠沉生还江州》诗:“知汝 琵琶亭 畔去,白头司马忆 江州。”
清 支机生 《珠江名花小传·凤彩》:“如此琵琶如此曲,谁言司马泪偏多。”
⒍ 复姓。
国语辞典
司马[ sī mǎ ]
⒈ 职官名:(1) 参见「大司马」条。(2) 郡佐之属。魏晋时为刺史属官,理军事。隋唐节度使之下皆置行军司马之官,为佐吏之属,具参谋性质。又每州置州司马一人,多以贬斥之官员任之,徒具虚衔无实际职掌。清代府同知亦俗称「司马」,其实不同。
⒉ 星名。
引《晋书·卷一一·天文志上》:「传舍南河中五星曰造父,御官也,一曰司马,或曰伯乐。」
⒊ 复姓。如汉代有司马迁、三国魏有司马懿。
分字解释
※ "司马"的意思解释、司马是什么意思由诗文谜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造句
1.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,司马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,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。就更是用兵如神。
2.此刻司马懿定然轻骑简行火速驰援洛阳,明后日便抵达洛阳。
3.看到小朋友落水,司马光毫不犹豫地搬起石头砸缸。
4.在生活方面,司马光节俭纯朴,“平生衣取蔽寒,食取充腹”,但却“不敢服垢弊以矫俗于名”。
5.今后同县为官,还请司马先生不吝指教,只要是为百姓,国昌赴汤蹈火绝不敢辞!
6.‘游尸’此事港岛无人不知无人不晓,否则我怎会大费周章派人去大陆找你?希望司马先生能尽心尽力帮老朽办好此事,不要有一丝一毫的怠懈。
7.在灵泉玉洞拜雨剑莲为师,学艺一年半载,对姐姐朝思暮念……于是,白玉霜与剑莲师父、司马洛阳三人,一同踏上一条漫长的寻姊路……
8.司马光的小伙伴掉到了水缸里,在千钧一发的时刻,他搬起石头砸开了水缸,救了伙伴。
9.两个事情之后,司马就知道,虽然他在五塘乡威望一时无两,可暗中觊觎着自己的人,从来都不在少数。
10.我倒是觉得柯林伍德所说的“身临其境”研究法颇有道理,让我想到司马迁“行万里路”的经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