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戎昱的诗 > 霁雪

霁雪

[唐代]:戎昱

风卷寒云暮雪晴,江烟洗尽柳条轻。

檐前数片无人扫,又得书窗一夜明。

 

霁雪鉴赏

  首句点出残雪产生的背景。

  “风卷寒云”既是雪后天晴的征兆,又是次句“江烟洗尽柳条轻”的基础。大风卷走寒云,也将江面上的云烟雾气一扫而空,又吹落了柳枝上的积雪,使柳枝轻摆。雪晴在天“暮”之时,为结句“一夜明”作了极好的铺垫。

  次句意境清朗,容量很大。雪后天晴,烟云荡尽,江天高朗明净,江边柳条轻盈,随风婀娜摆动。“洗”字,“轻”字,用得极为准确。原来江面上霰雪纷纷,白雾蒸腾;现在一下廓清,纤尘不染,仿佛洗过的一般。原来柳枝低垂,没精打彩,不胜积雪之重压;如今一旦卸下重负,感到特别轻松,显得特别轻盈。如此一来,雪的世界当然已不复存在,只留下一些残余的踪迹了。这么纷繁的意象,仅用了七个字,真是精炼至极。

  三句转笔蓄势。目光由远处转向近处,范围从整个江郊转向韩舍人的檐前,景象从壮阔转向细微。“数片”说明雪之残存不多,故只得“一夜明”;“无人扫”突出环境之幽雅清静,故能映雪夜读。如此蓄足笔势,结句的出现便如顺水之舟了。结句“又得书窗一夜明”仍紧扣住“残雪”写想象中之虚景。说明雪还没有融尽,檐前还保留一点洁白的残雪,想象着它的反光映照在书窗上,显得环境格外清幽,可以像晋代孙康那样映雪夜读。但可惜只得一夜享受,明天残雪一化,雪的踪迹全无,就不能再有这种享受了。表达对残雪充满无限喜悦留恋的心情。据《尚友录》载:“晋孙康,京兆人。性敏好学,家贫无油,于冬月尝映雪读书。”此句暗用其事,还兼有赞美韩舍人刻苦好读之意。如此用典,咸淡自知,却了无痕迹,真是进入了化境。

戎昱简介

唐代·戎昱的简介

戎昱,(744~800)唐代诗人。荆州(今湖北江陵)人,郡望扶风(今属陕西)。少年举进士落第,游名都山川,后中进士。宝应元年(762),从滑州、洛阳西行,经华阴,遇见王季友,同赋《苦哉行》。大历二年(767)秋回故乡,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。后流寓湖南,为潭州刺史崔瓘、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。建中三年(782)居长安,任侍御史。翌年贬为辰州刺史。后又任虔州刺史。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,流寓桂州而终。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。名作《苦哉行》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。羁旅游宦、感伤身世的作品以《桂州腊夜》较有名。

...〔 ► 戎昱的诗(119篇)

猜你喜欢

池上

明代石宝

良辰不易得,池上一来临。微风感新绿,幽兰欣客襟。

方洲语鸣鸟,忽如鼓瑟琴。悠悠南行云,成此匝地阴。

妒妇津

明代张煌言

妒妇死津头,津亦名「妒妇;」少女相经过,风雨不得渡。

或为蓬垢颜,窃恐逢彼怒。古云粥仓庚,可以疗此痼;

春感

宋代陈纪

唾壶壮气已休休,呼酒田翁与动酬。

九十日春长是雨,三千丈发总缘愁。

题郭主簿模摩诘本辋川图卷 其十五 白石滩

元代杨敬德

湍驶风逾清,水明石可把。倚杖独移时,白鸥翩然下。

青绞道中

明代王弘诲

径转疑无路,溪迷别有槎。乱山一鸟道,深树几人家。

旅食随田舍,村醪趁野花。舆图穷岛屿,黎庶遍桑麻。

閒居杂咏 其五

黄文仪

雨后添诗兴,花前破笑颜。知音千古少,得趣一心欢。